您好,欢迎来到华人策略研究论坛app名中医工作室

研究成果

张小元教授治疗肛瘘经验总结

发布时间:2023-07-28 点击数: 字号:

肛漏病

肛漏是指直肠或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异常通道,也称为肛管直肠瘘,简称肛瘘古代文献又称为痔漏、漏疮、穿肠漏等。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肛瘘。一般由原发性内口、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,也有仅有内口或外口者。内口为原发性、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;外口是继发的,在肛门周围皮肤上,常不止一个。肛瘘多是肛痈的后遗症。中医认为肛漏病主要因肛痈溃后,余毒未尽,留连肉腠,疮口不合,日久成漏;或因肺脾两虚,气血不足,以及虚劳久咳,肺肾阴虚,湿热乘虚流注肛门,久则穿肠透穴为漏。中医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进行辩证论治,可分为如下几种证型。

一、湿热下注:肛周经常流脓液,脓质稠厚,肛门胀痛,局部灼热。肛周有溃口,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。舌红,苔黄,脉弦或滑。治以清热利湿,常用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。

二、正虚邪恋:肛周流脓液,质地稀薄,肛门隐隐作痛,外口皮色暗淡,漏口时溃时愈,肛周有溃口,按之较硬,或有脓液从溃口流出,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,可伴有神疲乏力。舌淡,苔薄,脉濡。治以托里透毒,常用托里消毒散加减。

三、阴液亏虚:肛周有溃口,颜色淡红,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,可伴有潮热盗汗,心烦口干。舌红,少苔,脉细数。治以养阴清热,常用青蒿鳖甲汤加减。

医家医案

张小元,1963年12月生人,男,汉族,甘肃省名中医,教授,主任医师,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硕士生导师,华人策略研究论坛app肛肠科主任。1985年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,曾在甘肃省中医院痔瘘科工作十四年,师承甘肃省原痔瘘科老前辈钱秉文教授。从医3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,积累了治疗肛肠病方面丰富的经验,擅长治疗肛肠科各种常见疾病。目前已培养出硕士研究生10名,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,作为师承导师,培养出中医学术继承人3名。现任职务:西南西北肛肠协会理事会副会长;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;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;第六届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;中国医师协会大肠肛门病委员会常务理事;甘肃省肛肠学会副主任委员,秘书长。研究方向:从事中医外科专业临床、教学、科研工作,擅长治疗各种肛肠科常见疾病:内痔、外痔、混合痔、肛裂、肛瘘、肛周脓肿、肛周湿疹、便秘、急慢性结肠炎、肛窦炎、直肠息肉、结直肠肿瘤、肛周皮肤病、肛周尖锐湿疣等,尤其擅长诊治环状混合痔、复杂性肛瘘、习惯性便秘、直肠脱垂等疑难杂症。目前主编及参编肛肠病著作部;参与科研10项;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。

医案精解

患者马某,男,39岁,2023年5月15日就诊。

主诉:肛旁间断性流分泌物伴潮湿1年余。

病史:患者1年前因肛周脓肿在当地医院行脓肿切开引流术,术后肛旁逐渐形成一溃口,色粉红,自溃口间断性流分泌物,肛周坠胀、潮湿、疼痛,自行予以口服消炎药物及外用药物(具体用药及用量不详)治疗,症状缓解不明显,以上症状反复发作。为明确诊断,遂来我院就诊。

专科检查:视诊:肛门右侧9点位距肛缘3cm处、6点位距肛缘2cm处可见一约1cm*1cm大小溃口,色粉红,伴有脓性分泌物溢出;指诊:自9点位溃口有一硬条索状物通向肛门后侧6点位,肛门括约肌功能尚可,6点肛窦有凹陷,压痛(+),指套无血染,余无异常;肛镜:3、7、11点粘膜隆起,6点肛窦有凹陷。

诊断:中医诊断:肛漏病 湿热下注

   西医诊断:高位复杂性肛瘘

治疗方法:高位复杂性肛瘘挂线根治术。

麻醉生效后,患者右侧卧位于手术床上,消毒、铺巾,扩肛。亚甲蓝造影显影,将探针从9点位溃口探入,由6点位溃口探出,用10号丝线10根依次在6点位外口与9点位外口之间行隧道式脱线,继用探针从6点位外口入,从6点位感染的肛窦内口探出,切开6点位皮肤及皮下组织,行橡皮筋挂线,用刮匙破坏内口及管壁组织。查无波动性出血,玉纱条填塞肛内,纱布块塔型包扎,“丁”字带固定,手术顺利,安返病房。

术后处理:24小时后拆除肛周包扎的纱布,便后予以华人策略研究论坛app院内制剂参柏洗剂熏洗坐浴,大黄消痔栓、古墨膏纳肛、引流条换药治疗,10天后挂线橡皮筋脱落,同时予以拆除脱线,伤口渗液、分泌物较前明显减少,同时配合藻酸盐功能敷料引流,促伤口愈合。术后1月,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,伤口基本愈合。3个月后复查无异常。

按:肛瘘挂线疗法最早见于明代,一直沿用至今,是目前治疗高位肛瘘的经典术式,通过挂线,对肛门括约肌功能影响较小,不会引起肛门失禁,较好的解决了高位肛瘘手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造成的肛门失禁问题,显著减少了肛管及其周围组织的缺损,瘢痕小,不会造成严重的肛门畸形,引流通畅,复发率低。

分享到:
×

用户登录